作为中国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从1999年以来,万向就开始了清洁能源的产业研发,目前万向已拥有1.2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2000台套电动力总成的产业能力。但是与国外这些竞争对手相比,万向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在发展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七八年后,万向逐渐发现进展过于缓慢了,由于起步晚、缺少高端技术研发人员等因素,万向的电动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先进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外国公司,在电动车的配套方面几乎是空白。万向从1994年进入美国市场,尽管在当地运营比较成熟,但迟迟无法进入美国新能源汽车供应体系。”万向集团的一名内部员工表示。
“收购A123,不仅能将A123良好的锂电池核心技术收入囊中,形成电池产业链条的完整布局,而且也能借****企业品牌优势,集聚技术、渠道和市场产业资源,扩大万向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同时也能在中国的电动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尽管现在万向已将A123收入囊中,但对于电动汽车发展并不成熟的电池技术来说,未来万向同样背负着巨大的风险。
事实上,在锂离子为正极材料的电池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磷酸铁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三种。锂电池市场也是多元和多向发展,究竟哪种电池更加安全高效、密度高、使用时间长,还在争论、验证中。
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也承认,收购本身存在较大的行业不确定性。由于汽车用锂电池的使用成本过高,市场推广困难。由于目前大的市场环境不支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A123现在的问题是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目前还正在做评估,今后非战略性的、看不到市场前景的项目,原则上能放弃就放弃。”
因此,对于万向来说,几经波折收购完成才算第一步,未来是否能如万向所愿,还充满变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面世,为电动车电池的修复打下了技术基础。相对于传统电池修复法来说较安全、较高效、较环保的修复方法是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
纳米碳溶胶是纳米碳材料中的一种,将其添加到铅酸蓄电池中,纳米碳微粒便会均匀的吸附在较板表面形成保护膜固化较板,使不可逆硫酸盐结晶崩解,防止电池失水,较板活性物质软化脱落,较板硫化、较化、铅枝晶化及单格落后等一系列导致电池性能降低的情况的发生,达到降低电池内阻,提高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和电池能量密度的目的。
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还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池修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物理修复法和化学修复法,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不需要进行充放电,不需要添加化学电解液,是一种零耗能,无污染的电池修复方法。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操作简便,修复后活性物质稳定牢固不易脱落,修复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此法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健康。
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的研发对电池修复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该技术优点明显,消费者更愿意将电池以这种方法进行修复,因此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修复技术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和推广力。目前专业的电池修复门店已经普遍采用此种方法。
纳米修复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池修复中,使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了1年,这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小铜匠”纳米碳溶胶电池活化剂在行业中更具推广价值,它对整个电池修复行业具有引导与推动作用。
据消息,**良好的汽车蓄电池供应商江森自控将在2013上海车展上推出全新48伏微混电池系统,正式将尖端的微混动力储能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江森自控微混电池系统采用双电压设计,包含一个12伏起动电池和一个48伏锂离子电池,能够将汽车能量回收和使用作较优化的配置。在与中国整车客户共同研发的项目中,微混动力技术能够节约汽车油耗15-20%。“与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相比,微混电池系统的成本更低,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实现量产,在客户的整车产品上进行搭载。”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整车配套研发**高级总监邱大卫(David Cue)先生表示。
“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希望帮助整车厂商有效提升汽车燃油经济性,实现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几年的节能减排目标。”邱大卫先生补充道。
48伏电池可以承载更高的功率负荷,例如汽车空调、主动底盘技术以及直接制动能量回馈。12伏电池可为汽车起动、车内外照明和娱乐系统(如收音机和DVD播放器等)持续提供电力。
2012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在电解液方面有明显体现。数据显示,2012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共销售出1.25万吨,较2011年的0.62万吨翻了一番有余;而其占整个电解液市场的份额,也由2011年的20%提升到了2012年的28.34%。
凭借**较**的电动汽车产品,LG化学追赶了AESC(日产与NEC合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而成为**较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LG化学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采用的全部是自己制造的电解液产品,数据显示,2012年LG化学生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数量高达2,600吨,******。
和LG化学类似,中国主要的锂离子电池企业比亚迪也拥有电解液制造技术。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的F3DM、E6、K9等电动汽车产品,全部配备的是自己制造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而所需的电解液也全部由自己生产。2012年比亚迪共生产了约800吨电解液材料产品,其中约650吨用于自身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
富山药业、三井化学等日本电解液企业已经制定了要主攻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发展战略。富山药业2012年共销售出1,000吨电解液产品,其中800吨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全部供应给AESC。三井化学2012年共销售出800吨电解液产品,订单全部从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取得。
2012年中国数码锂电池行业延续了2011年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软包锂电池、圆柱电池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数码锂电池行业整体产值523亿元,同比增长14.2%。
聚合物锂电池是未来数码电池中的主流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2009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电池中的应用比例为10.7%,而到2012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比例已经达到了32.5%。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国内3G市场的逐步成熟,以及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上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将是未来手机电池中的主流,而相应的也将带动其市场渗透率的快速上升。到2015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手机中的应用比例将达到63.5%。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统计,2009年**笔记本电池采用聚合物电池的比例仅为7.6%。到2012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1.5%。预计,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渗透率在2015年将达到64%。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几年数码电池发展的方向,这将给锂电池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动力锂电池、大型储能市场还未大规模打开的情况下,手机电池仍然将作为锂电池的较为主要的应用领域。同时,手机锂电池应用结构的变化,将毫无疑问给其他数码产品锂电池的的应用结构带来影响。
**机锂电池市场快速萎缩
在过去十几年,国内的锂电池产业一直伴随着**产业的发展。2006年是**机发展的鼎盛时期,深圳华强北的36家电子专业市场,共有经营商户26252户,年销售额约300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锂电池厂商在这一阶段都赚得盆满钵满的。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特别是苹果,三星的*大,从2009年开始**机厂商快速衰败,使得之前依靠**机而生存的小规模锂电池厂商纷纷倒闭。调查统计,仅珠三角地区锂电池厂**过100家。
移动电源锂电池市场进入洗牌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向小型、时尚、便携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对移动电源性能方面也表现出更为旺盛的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下,2012年移动电源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而电池储能效率提升很慢,每年不过提升3%~5%。
移动终端设备降耗空间有限。因此,移动电源产业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2012年初,国内移动电源企业在3000家左右,市场大约有500多个移动电源的品牌,而到年末时,经过一轮价格战洗牌后的品牌总数不降反增,猛涨至1000多个。
2013年的移动电源电池市场依旧是硝烟弥漫的,移动电源的价格战难免,一大批不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而那些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在电源行业有雄厚积累和具备强大的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的大品牌必将会脱颖而出。2013年将是移动电源锂电池市场的洗牌年。
**级本锂电池市场普及有待观察
平板电脑的崛起,给众多PC厂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三星、摩托罗拉在平板电脑上的成绩要远远**戴尔和宏碁。**级本的出现,犹如一根救命稻草,愈来愈多的PC厂商将重心放在**级本的研发上。惠普、联想、宏碁以及华硕等品牌PC厂商都推出了**级本产品。
虽然**级本功能日渐丰富,但其能否在市场上迅速普及,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价格依然是个门槛。基于英特尔对**级本的标准,目前**级本在成本方面很难控制在1000美元以下。而诸如华硕等品牌厂商在2012年大举进入**级本之后发现发展不如人意,短期驻足观望的比较多,这也给原先寄于厚望的**级本锂电池市场浇了盆冷水。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查得知,*锂电池厂商ATL已经有逐步停掉**级本18650这块业务的打算。
综上所述,2012年中国数码锂电池产值高达523亿元,而2012年整个锂电池市场规模也仅640亿元,数码锂电池产值占整个锂电池行业的比例高达81.7%。可见,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等市场尚未爆发之前,数码锂电池成为了锂电池需求的主要动力。而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移动电源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数码锂电池市场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聚合物锂电池快速崛起,成为未来数码锂电池市场的主流。